在学生干部的收获与成长分享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也很高兴同时也很感谢校团委领导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回到母校与在座的各位一起交流。其实交流也谈不上,只是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感触,来和大家聊一聊我曾经学生干部期间的收获与遗憾,以为给大家一个活例子,让大家少走弯路少点后悔,下面,结合自身经历,从以下四点跟大家聊一聊,因水平能力有限,不当之处,请诸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明确定位更要不忘初心
或许有人会问,要定位什么呢?定位我们自己,定位我们自己的身份,可能又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的身份是团学干部啊,确实不错,今天咱们这是团学干部培训班,在座的各位基本上都是团学干部,但是我们应该更清楚的认识到一点,我们首先是一个学生,然后才是一个学生干部。如果忘却了自身学生的身份,去一味强调学生干部,那可能就失去了其本真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了前一段网络上的一个话题——41所高校学生会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为什么会发起这个公约呢,就是因为在某些高校部分学生干部中出现了所谓的“官僚化”、“官本位”问题,影响了整个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形象,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定位出了问题,他们的初心变了,他们忽略了自身是一个学生。我们大家都是从学生中涌现出来的愿意服务同学们的积极者,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我们是一个学生,所谓的学生干部的职务,只是为了方便分工工作的一个称谓,更是领导老师对我们的信任肯定和广大同学的认可支持,但有些学生干部却把它当成了一种炫耀和骄傲的资本,从而忘记了自己是学生这个最根本的定位。此外,我们更应该明确我们加入团学组织的初衷和目的,在座的哪位同学可否跟大家说一说你当初加入团学组织的初衷和目的呢?我参加过学生会干事的竞选,也当过学生会干事纳新的评委,我记得很多新生在竞选学生会时很多都是说的为了锻炼自己,也有的说是为了服务同学,也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网络或者听别人说应该加入学生会锻炼体验一下,或许你们来的时候学长学姐也曾对你们说过关于是否加入学生组织的问题,我觉得关键的还是看个人,我记得我竞选学生会干事时候也是说的为了锻炼自己,而且目的很明确,就是锻炼自己,不像有的同学是抱着好奇去体验去感受学生会的,上高中时候我就曾在我们学校学生会任职,那是2006年前后,那个时候很多高中没有学生会组织,有学生会组织的也多是协助校团委开展常规检查和各项评比活动,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你想知道的信息,所以进入大学时候我就毫不犹豫的决定加入学生会锻炼自己。在经历了两年学生干部的历练后,我对参加学生会竞选有了新的认识,我竞选校学生会主席团时候在竞选演讲中提到,我参加学生会,目的就是在服务同学中提升自我,在提升自我中服务同学,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加入学生会,就是为了锻炼提升我们自己,怎么锻炼提升呢,就是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锻炼的自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学生辩论赛,我们学生会的品牌活动,今年应该是第十六届了吧,每年的大学生辩论赛都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学生会的干部尤其是学习部的将特别辛苦,从初赛到复赛到决赛,需要为每一次比赛而精心准备,在服务辩论赛的过程中,我们学生会干部学到了如何起草活动方案,如何协调各部门各院系配合,如何公平公正开展比赛,无形之中就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等,可能一时间你无法感受到这些能力对你带来的帮助,但真正遇到类似情况了你会处理的很得心应手。我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2012年省选调生面试的时候,最后一道面试题就是说某街道办事处接上级通知,要举办一场广场舞比赛,三个社区文艺队都想代表该街道办事处去参加,如果你是负责人,你该怎么办?现场哪位同学可否告诉我,假如你是负责人,你会怎么办?这个面试看着简单但又不简单,为什么呢,它考察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统筹考虑能力,毕竟代表街道办事处去参加,那肯定选最优秀的啊,怎么选,随便去一支队伍?那肯定不行,那是要代表整个街道办事处的,应该怎么办呢?公平公正的比试一下了,比试过后是不是让第一名的直接去就行了呢?当然不是,你想既然有三个队伍都想参加,人家积极性很高啊,很支持你的工作啊,就这样选出第一剩下的就不管了吗?不是,要对另外两队的积极性予以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若有机会也要给他们以培训和展示,同时对第一名的队伍还要培训提升一下,争取取得优异成绩,这样的组织活动类的面试题,对于我们这些常常参与活动组织的同学来说那就是增加信心题,可能有的团学干部会说自己更多的从事协助和服务工作,很少参与组织活动,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在每次活动中多下点功夫,总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毕竟我们的活动前期就会召开相关的筹备协调会议,有活动方案,有总结,还有相关的资料留存,只要肯学,能学的东西很多。接着刚才说的在服务同学中提升自我,反过来,如何在提升自我中服务同学呢?很简单,就是认真完成每一件看似很小很平常的工作,因为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许许多多很小的细节凝聚成的,要想提升自己,就要积极的投身到服务同学的团学工作中,就像我们很多同学有的选择文体部,有的选择学习部,有的选择社团联合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锻炼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所以他投身到了某个组织中。要想提升自己,就得在一次次服务同学的历练中慢慢成长,有的人可能会说,很多时候我们干事做的仅仅是苦力活,并没有锻炼什么,其实不然,它所提升的是一个人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以及工作心态,大家可以想想,我们很多人毕业以后参加工作,谁一开始就会当个部门主管或者业务主任的,都是慢慢的经过试用和考察才能决定是否提拔重用的,同样的道理,在学生组织中,一开始,你即使再强的能力,谁能一天两天就能展现出现,不需要时间的积淀和一次次的考验吗?一步步的从干事到部口负责人,历练的就是心态,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事情,如果一开始心态摆的不正,定位不明确,那么你的学生干部经历可能是苦涩无味的,是虚度煎熬的,所以唯有定位明确,不忘初心,才可提升自我,方得始终。
二、心怀远方更要脚踏实地
2015年的时候,郑州一名女教师的一封“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一时间引起了网络热议。然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是我们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于我们而言,我们是学生,是来求学深造的,探索知识的路是漫长崎岖的,是历经磨砺的,需要熬的过酷暑,耐得住严寒,于团学干部的工作而言、很多时候需要牺牲周末和节假日,学习工作生活,忙碌中难免感慨一番,苦累相伴,可以说我们是现实的蛛网上努力攀爬的蜘蛛,逃不脱千丝万缕的牵绊。虽然无法让身体行走在路上,但我们也不能忘了心怀远方。
坚持学习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但学习为了什么,为了运用,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语言学家周海中曾说: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我们现在学校的学风也提倡知行合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表达一个事情的时候,明明肚子里有,但就是表达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比较机械,不懂得学以致用,所以才不能够被自己所用。有的人说我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改变生活,这就像你每天吃饭,不是说一顿饭就可以把你养这么大了。是一顿顿吸收后才有的效果。波尔克说“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没消化。”边读边思考,边消化理解,把书本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读书有点像锻炼身体,不一定马上见效,但智慧会像你的筋骨一样强壮起来。
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呢?一是要学会边学习,边运用,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很多知识,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会记得很清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慢慢的忘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只是机械的在学习,完全不懂得学以致用,因此,要学会边学习,边运用,就拿我们传媒学院的学生来说,学播音主持的时常在课余参与主持工作,学编导的则时常参与视频的摄制和编辑工作。其他专业的或者我们学到的一些做人做事的东西都应该在现实中多运用,二是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一个人学识很渊博,但就是不能够表达出来,就是我们常说的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但是倒不出来。因此,在平常的时候,要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咱们学校的辩论赛啊、演讲比赛等等,还有演讲协会吧,我记得原来还有英语角,都是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三是多注重自己的实践能力,暑期社会实践包括平时的咱们很多的学生品牌活动都是大家实践的好机会,像法律文化节、学前教育汇报演出,暑期支教,建模大赛等等,多参与,才能更好的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四是要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我们都知道,沟通是心灵的桥梁,通过沟通和交流,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别人的想法,而且能够让自己想明白很多问题。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够走出自己的局限性,往往就是因为不懂得与人交流和沟通,因此,要学会多与人沟通,才能取得进步。
四、历经磨砺方可厚积薄发
2012年5月份河南省选调生考试面试,我报考的是安阳,应届本科生招五名,应届研究生两名,服务基层定向三名。1:3面试比例,一共三十个人参加面试,我当时笔试成绩倒数第二,也就是本科生里进面试的15个人我排名14,我们所有的三十个人在一起面试,最终我面试在三十个人中排第一,与第二名相差7分,与最后一名相差16分,16分是什么概念呢?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能力测试,一百分的试卷全是选择题,一般题目数量在120道以上,一个选择题可能还不到一分,在第二天体检的时候,参与面试服务工作的市委组织部的一位领导对我说从回答内容上来讲你回答的不是最好的,但是综合各方面你是最好的,你是不是在学校担任过学生干部,我说是的。他说难怪呢,感觉就是不一样。我庆幸我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也正是这几年学生干部的经历,才促使我在面试中逆袭顺利河南省选调生,同时也使我进入单位后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在乡镇党政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我们主任曾对我说过,年轻人多干点活没坏处,简单又朴实的一段话,现在看来确实胜过至理名言。正是遵照主任的这句话,我扎根乡镇,认真工作,不抱怨,不推脱,工作一年就提拔成了中层,并先后在多个部门锻炼。也正是学生干部时候练就的一身本领,让领导觉得是个可靠放心的同志,才促使后来又被选到县政府办秘书科工作,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珍惜你当学生干部的这段经历吧,有的人会说这有什么珍惜的,又苦又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一次吃苦都是向美好又迈进了一步。迎新是我们学生会干部都经历过的,苦不苦?说实话真苦,参与三年迎新,系里,校里,我记得迎接10级新生的那一年,怕远处坐火车来的新生夜里来,我们学生会干部就在火车站设立了24小时迎新点儿,夜晚的安阳火车站已感有丝丝凉意,我们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徐克歌带领几个学生会干部在那里等待一夜,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学生干部服务学生的真实体现,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在奔跑,我们的学生干部也在奔跑。但他们是在服务比赛,维持秩序,两天下来,累的无以言表,但是为什么他们还在坚持,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原来的晚会,去的最早的是学生干部,走的最晚的是学生干部,因为他们要收拾现场,搬运东西。学生干部有时候还会遇到出力不讨好,心里落埋怨,委屈,有时候工作太忙,耽误了学习,还得挤时间去学习,为了某个活动牺牲休息时间,这些大家应该都遇到过,对于人生成长而言,这仅仅是小小的磨砺而已。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历经磨砺,才能不断找到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一个不经意间就展现的完美无瑕,因为谁也不可能工作后一进单位就成为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只有一步步历练才能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而你在大学期间参加的学生组织,无形中也锻炼了你的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协调能力、吃苦精神等等。因为你曾经经历过,历练过,才能在看似偶然但又必然的机遇中获得成功。大学四年,当了三年的学生干部,班长,系学生会,校学生会,每一个平台都能学到很多的东西,都能收获很多。若是有可能,就让自己的大学经历丰富点吧,我的一个同学曾经说我的大学经历就是一本书,丰厚,他的大学经历是一张白纸,简单直白。我的同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在保证没挂科又不耽误学生会工作的情况下,参与了演讲比赛、辩论赛、暑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省学联代表大会等等,而且却没参加过任何活动。其实大学校园很多提升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尤其我们学生干部,要利用好珍惜好这些机会,像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暑期社会实践,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等等,不要看重成绩,重在参与,只要用心付出用心感受最终问心无愧就行了。每一次参与都能收获到不一样的东西,而这些确实我们书本没法提供的。在经过一次次历练之后,你会发现你成长的越来越多,当机会来的时候,方可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感触,虽已经工作六年,但阅历还很浅,而且作为一个不很优秀的毕业生回到这儿,但愿我这反面教材的几点感触能对大家成为正面榜样有所启发,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多多批评指正。最后借用校长黑建敏的一段讲话作为结束语,与大家共勉;大学不是高考胜利后的俱乐部,而是人生旅程的“加油站”和“训练场”。希望同学们少做旁观议论的观察者,多做勇于尝试的实践者,始终秉持“知行合一”的学风,主动锤炼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的检验,在实践中更新观念,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精彩的人生价值!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