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三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白板笔
学习目标的确定及评价任务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资源与建议
(1)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2)拓展资料:余秋雨《文化苦旅》。
学习目标
(1)学会锤炼语言,分析景物特征和写景手法。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评价任务
《同步解析》第10课
重点
学会锤炼语言,分析景物特征和写景手法。
难点
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设计
批注
一、趣引三峡
师:(PPT放一张10元人民币封面)同学们猜猜这是哪里?
生:三峡
PPT展示余秋雨的《三峡》引出课文: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么?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余秋雨《三峡》
师: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描写三峡、描写山水美景的美好诗词、文章,明朝文学家张岱说:“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
师:张岱认为郦道元是描写纪录山水最好的。我们要学习的正好是郦道元的三峡。昨天我们第一课时只是梳理了文中字词句的意思,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太上郦道元是如何描写三峡的,他笔下的三峡到底有多美。
学习过程设计 | 批注 | |
二、理清层次 师:我们先看“三峡”中的峡,峡的本义:两山夹水处。有峡的地方一般有山有水。因此,课文主要是写三峡的山和水。 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山水的呢? 生:季节。 师:第一段有具体的季节吗?所以文章的结构是——总分。 明确: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的外围,所以第一段先写山;水是峡的筋骨,所以2、3段重点写水;最后一段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三、拍摄“山水短视频” 假如郦道元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个短视频达人,喜欢用镜头记录美景。试想一下,他会如何将《三峡》这篇文章用视频拍摄出来呢? 既然要拍摄视频,第一步肯定是确定拍摄对象。 (一)确定拍摄对象 1、师:对象有哪些? 明确:我们刚才梳理的结构中,每段写的内容。 2、师:时间有哪些? 明确:每段对应的季节 3、学生自行思考1分钟,举手发言。 4、教师引导。 明确: (二)明确拍摄方法 师:确定拍摄对象和时间后,接下来我们要明确拍摄方法,也就对应文章写景的手法。 1、学生分小组自行完成2分钟,小组讨论2分钟,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引导。 【拍摄提示——视角:俯拍/仰拍/】 明确: (三)展现景物特点 师:通过这些拍摄方法,我们能拍出对象的什么特点呢? (四)优化拍摄顺序 师:郦道元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明确: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的迅疾,与第1段一脉相承,因为有这样的山势,所以水流特别的湍急;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将春冬合为一体描绘,所以再写春冬,最后写秋天,逐渐沉静,文脉转缓。 (五)根据我们已经拍摄的4个山水短视频,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其中一个场景吗? 1、师举例:至于深秋时节,峡中清冷肃穆,风萧林寒。猿猴在峭壁叠嶂间攀缘,似也耐不住这凄凉,时时引吭长啸,悲鸣不已。怪不得渔人在歌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唉,当郦道元只身一人,独立于船头猎猎风中,念及漂泊辛酸、人生沧桑之时,想必也会天涯孤旅青衫湿吧? 2、学生自行思考3分钟。 3、举手分享自己的描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或奔放、或清幽、或凄寒。 这篇文章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一切景语皆情语,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五、结束语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文化苦旅》(余秋雨) 三峡是美景,也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结合体。在千百年中历经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 学完郦道元的《三峡》后,相信同学们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可以拿出纸写下你的体会,课后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六、作业布置 1、《同步解析》第10课。 2、写一段“三峡风光”解说词,150字左右。 3、推荐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 ||
板书设计 | ||
三峡 郦道元 山:高俊 夏:迅疾 三峡水 春冬:清幽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山:凄婉 | ||
课后反思 | (1)教学过程一定要有目标意识,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 (2)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要用出彩,不要把情境教学法全然当作教学设计中的装饰。 (3)课堂总结应有针对性。 | |
文档为doc格式